健康科普
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改领导小组会议第二十八次会议,会议要求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
同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养老服务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要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让广大老年人享受优良养老服务。
“中央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中国的养老服务市场是世界上比较大的,完全让政府和纳税人兜底是不可能的,养老资源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10月12日,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对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理念早已发生了根本转变,不仅从注重事业发展向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全面开放市场转变,而且也意识到了老龄产业发展需要多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
我国对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思路已经从单纯的事业,逐渐过渡到事业+产业,并正式向全面放开进军了。
合理配置满足人民新期待
近年来,各级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开始不断强化“托底”职能,同时各种面向市场的养老服务项目愈发受到社会资本青睐,成为了民企投资的新方向。
不过,随着改革进程的发展发现,我国养老需求开始大规模爆发,并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业市场只差捅破最后的一层“窗户纸”,而本次中央全面深改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新政和表态,也相当于我国终于变革了传统的养老产业发展思路。
“全面放开有三个方面的表述:首先,中国的养老服务市场是世界上比较大的,养老资源较好的配置还是以市场经济的方式,必须放开。其次,多年来,我国的养老服务大都由政府兜底,也就是作为事业层面进行规划,但发展至今,有大量的中高收入以上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同时,收入比较贫困的老年人由政府兜底,其实,这部分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采取市场化的配置。最后,我国养老市场虽然已向国外资本放开,但就目前来看,并没有实际的政策落地。”党俊武表示。
其实,为了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各地政府也一直在进行铺垫。
以北京为例,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对于北京,政府力推养老向更加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的典型案例就是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市场化改革,推行公办民营和公建民营等新模式。这一新政的出台就旨在调整公办养老机构此前出现的部分畸形运营问题,比如又有政府补贴又在市场上参与竞争等现象,就没有传递出正确的产业发展信号。
就此,党俊武表示,养老服务市场发展起来以后,势必产生充分的竞争,价格会降低,质量会提高,老百姓(50.320, 0.00, 0.00%)是最大的受益者,有了这么一个机制存在,可以满足人民对养老服务的新期待。
高峰期可占GDP三分之一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以上老年人1.43亿,约占总人口10.5%。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使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
其实,从民政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养老服务业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思路中可以看出,我国养老产业正在从简单地解决老年人需求向创造一个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的方向迈进,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养老产业链,既有产品,又有服务还有产业园区等投资渠道,正在从以往粗放、单纯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资本密集型复合发展转型。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测算,老龄产业市场在2030年将占GDP的五分之一份额,2050年将占三分之一,总量将达百万亿量级。”党俊武表示,老龄产业市场巨大,这里面不光包含养老服务市场,同样包括金融、产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同时,从国务院近年出台的文件中就不难看出,价格改革、土地供给调整、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等相关工作也都在为推动养老市场成形发力,尤其是政府开始努力划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边界,将因为历史原因政府越位、过度承担举措收回来,让位给市场等,都是观念变化的具体表现。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随着养老服务市场的全面放开,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满足。
- 上一个:肝脏拉警报!快看这4种症状你有吗?
- 下一个:推动中老年健康产业发展